比“目标管理”更重要的,是“发现目标”
大家好,我是小星探。
相信大家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:每天都感觉自己浑浑噩噩的,陷入了没有目标、找不到方向的焦虑中,对自己的工作、生活充满了怀疑……
如何发现目标、避免迷茫、摆脱焦虑?
今天,小星探邀请到了栩先生,来和我们分享一下:如何发现目标和寻找目标。
栩先生,星球「栩先生的读书进化圈」星主,星球有 5000+ 付费用户;公众号「栩先生」主理人;个人成长、职场领域优质内容创作者。
大家好,我是栩先生。今天我们继续《12 个工作的基本》这本书的学习。
今天我们将讨论一种非常重要的、对“课题”的能力:目标发现力。
经常在星球看到有同学说:
关于目标管理,我已经看了太多方法,可是却没法真正利用起来,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应该去哪里寻找目标。
所以今天,我们不讨论如何管理目标的问题,我们来看看一个先于目标管理的问题:
到底应该如何发现目标?
一、“假装”有目标,目标就真的来了
没错,“狼来了”的寓言也可以有正向的作用。
很多时候,我们不知道目标在哪里,这时不妨先“假装”有一个目标——先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,在完成它的过程中,我们对自己会有越发清晰的认知,那个真正的目标,也会慢慢浮现出来。
这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:目标是“做”出来的,不是“想”出来的。
我理解大家有时候会陷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:找不到目标——迟迟无法行动——陷入拖延中——更加无法找到目标。
那么,打破这个循环的第一步,就是先找一个目标。
这个目标可以看起来无关紧要,甚至可以和我们的核心目标毫无关联。
我们先不用思考这个目标耗费时间有多长、难易度如何、有什么回报,因为它的存在,不是为了给我们带来多好的结果,而是带领我们跳出这个循环。
比如说,在迷茫的时候,立志健身将体脂率刷到 XX%、学会做一道好吃的菜、学习弹一首吉他曲子、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旅行……即便是这些琐碎的、不重要的小目标,也能够帮到我们。
也就是说,我们需要找到一个“破题点”,让自己行动起来,只有行动了,才有真正发现目标的可能。
毕竟,机会本身就是流动的,如果我们整天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,机会是不会自己找上门的。
所以,在找不到目标的时候,先让自己忙起来,这是最简单,也最有效的办法。
并且,这种做法还有另一个好处——它会给我们一种充实感,对心态的稳定很有帮助。
有过拖延经历的同学,应该会明白,拖延带来的最大伤害,不仅仅是目标未完成的“物理伤害”,而是对意气的消磨、对心态的摧残。
因为“不行动”这件事,本身就是令我们产生恐惧的。
所以,在找不到目标的时候,先“假装”有一个目标,行动起来,胜过千言万语。
二、要找到真正的目标,需要“找到问题”
“假装”有一个目标的做法固然管用,但也是治标不治本。
毕竟,我们还是需要找到真实的、有意义的目标。否则,就会陷入瞎忙的境地,整天沉溺于各种琐碎的事物,却没有真正创造价值。
上述“假装”有目标的做法只是督促大家动起来,走出恶性循环。一旦我们走出来了,就不能逃避本质的问题——到底需要从哪里找到真正的目标?
书中也有提到,工作的本质,就是先发现问题,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去推进工作。
其实这个“发现问题”的过程,也就是挖掘并发现目标的过程。
那么问题就变得简单了:我们应该如何发现问题?
1.在什么领域发现问题?要先找到自己想要的
我们想要的是什么?是金钱、是爱、是地位、是知识、是其他,还是它们的各种组合?
人生固然处处都是问题,但重点是,有限的精力要用在刀刃上。所以,我们需要尤其注意在“想要的”的领域发现问题。
要做到这一点,当然需要先弄明白自己“想要的”是什么。要弄清自己的欲望,听起来是老生常谈的道理,但是仔细想想,很多人并没有真的做到。
我们在这里就不讲那些复杂的方法了,弄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也很简单:
1)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;
2)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事;
3)找到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。
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,还能找到上述三者的交集——自己既感兴趣、又擅长的、又能赋予意义的事。如果这三者没有交集,也没关系,任选其一,也足够成为你想要的东西。
当然,上面里提到了“真正”二字,是因为我们很容易踩坑,有时候会误以为自己对某事感兴趣,结果只是叶公好龙;有时误以为自己擅长某事,结果只是过度自信。
只有真正去做了,才能明白是否是真的擅长或感兴趣。所以,建议大家多尝试,不要过早下结论。
2.如何更好地定义问题?理解“什么是真正的问题”
什么是问题?《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技巧》提到一个观点:问题的本质就是现状和期望之间有了落差。
举个通俗的例子:“A 同学想要去参观故宫”,这不是一个问题;而“A 同学想要参观故宫,但是没有时间去”,这就是一个问题。
因为“想去参观故宫”,是期望达到的事,而“没有时间”,是现状。期望和现状之间有了落差,不匹配,才构成问题。
所以,请大家记住这个公式:问题 = 期望 - 现状
我们在上文中讲到了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,确定了需要“找问题”的领域,那么这一步,我们就是要确定,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。
举个例子,假设我们已经确认了,学钢琴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,那么问题就不是“我要学钢琴”,而是——
·我们想要把钢琴学到什么程度?(期望)
·我们现在的钢琴水平如何?(现状)
·以我们现在的钢琴水平,要达到期望值,会遇到哪些麻烦?(期望-现状=问题)
所以,大家在定义问题的时候,不要陈述事实,而是要陈述期望和现状之间的差值。这个差值,就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。
3.如何深挖问题?要直击问题的本质
我们通过上面的方法锁定了领域,弄清楚了需要在哪些事情上找问题。那么剩下的,就是如何更好地在这些领域找问题。
找到问题本身并不难,难的是直击问题的本质。
其实,关于看清问题本质,有很多好用的思维方法,不过我们在这里依然推荐最简单也是最高效的一种:MECE 原则。
它的中文意思是“相互独立、完全穷尽”。简单来说,就是分析某个问题时,我们需要注意这两点:
(1)是否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了?
(2)这些因素有没有重叠的部分?
其中,(1)的重点是查漏,(2)的重点是去重。
最后我们列出的因素,应该是尽量全面、且相互之间没有重叠的。
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:
假设 A 同学的问题是“想要住好的房子(期望),可是目前的房子居住环境很差(现状),所以正在找新房子(期望-现状)”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他列出了一些需要考虑的房子的因素:
·离地铁站距离
·交通便利程度
·房租
·房子地段
·房间装修
我们会发现,从问题(1)“是否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了”这一点来衡量,他遗漏了小区环境、自身经济状况等因素;
从问题(2)“这些因素有没有重叠的部分”来衡量,离地铁站距离、交通便利程度、房子地段这三者有重叠,其实“房子地段”这一点就包括前二者了,所以前二者可以直接去掉。
是不是发现 MECE 原则非常简单?
没错,它本身的思路不难,我们需要的是重复性练习,将这种方法扎根到思维方式中。所以,希望大家在平常的思考中多多运用,将它付诸实践。
💬
关于如何找到目标的问题,相信大家有很多自己的体会。你是如何发现目标的呢?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和讨论~
以上内容来自星球「栩先生的读书进化圈」,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。
更多好书阅读,欢迎加入星球「栩先生的读书进化圈」。
往期优质文章: